首页>专题报道中心>劳模风采> 正文

事事都要把村民的利益挂在心上!

  •   
  • 2021-05-28 作者:范义浏览:3557



 ——记沈阳市劳动模范、法库县扶贫先进个人、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马立朋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开启之年。在党的带领下,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王爷陵村党总支部在支部书记兼村主任马立朋的带领下勤恳耕耘,凭借时时为村里着想、事事把乡亲挂在心上的赤诚,在王爷陵村点亮了一盏盏希望之灯。

王爷陵村位于法库城西20公里处,区域面积1.4万亩,总户数622户,居民总数2181人,共有党员75名,其中预备党员3名。村中设立了4个党小组,设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这一只小小的队伍,与数量庞大的村民比起来微不足道,可就是这小小的队伍,却凝聚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他们始终跟随着党的步伐,以建强党建为核心,把经济发展当作第一要义,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他们挥洒着汗水,迈开步子、蹚出路子、干出样子,无怨无悔,用党建带村发展这支笔,绘就王爷陵村的出彩画卷。

一切为了人民,是王爷陵村党支部的立场

任何一切工作,支部小组的出发点都是人民利益,也正是这份如磐的初心和神圣的使命,使马立朋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都能从容面对,始终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开展工作,怀揣着这份初心和使命,团结务实,开拓创新,以上级的精神和指示为引领,不忘来时路,不负青春美,以实际行动融入社会改革发展浪潮中,在王爷陵村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用青春与汗水续写当代优秀党支部精彩故事,带领人民建设新农村,发展新经济,踏入新征程。
       王爷陵村主导产业是棚菜生产,2014年村里建大棚,他自己带头承包两栋大棚。马立朋是棚菜生产的行家里手,村里推广西红柿种植,自告奋勇做起了义务技术员,无偿为建档立卡户传授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全村建档立卡户有20户种植了棚菜。他的传、帮、带使温景林、王福恩、齐佐民等建档立卡户成了棚菜生产的大户,靠西红柿种植摆脱了贫困。他起早贪晚深入百姓大棚指导技术,开展大量管理工作。到了棚菜销售时节,他为蔬菜跑市场、找销路。多年以来,乡亲们都夸马立朋真正为老百姓排忧解难,是个够格的村干部。

一切为了农民,是王爷陵村党支部的初心

马立朋深深地明白基层党组织的重要力量,一刻也不曾忘却自己的初心与使命。为了更好地联系群众,了解群众需求,马立朋带领党支部成员常常躬身于泥土之中, “只有融入群众,才能真正做好党支部工作”,在每一个人的心里,群众永远都是他们要关注的重点。同时,为了配合上级做好工作,王爷陵村党支部严格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各种主题党日活动巩固初心,向群众展示他们为民服务的决心,建筑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疫情期间,马立朋带领支部成员们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守护王爷陵村贡献一己之力,他们告别了温馨的在家过年的日子,告别了一双双渴望团聚的眼眸,主动背负起责任的行囊,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这是党性修养的体现,更是王爷陵村党支部凝聚力的体现。这离不开每周定期召开的村两委干部碰头会,离不开每月定期开展的党课教育;离不开每位党员的思想与责任担当意识,更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他们不是铁人,却为了人民,锻就了一身铁骨,他们的付出,群众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切为了农民,是王爷陵村党支部的使命

为了让乡亲们的家更温暖,更温馨,更宜居,马立朋带领支部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惠及民生。硬化路面12300米、栽植金叶榆风景树2300多株、榆叶梅1000株,安装太阳能路灯265盏、投资40余万元修建村里的文化广场......这庞大的数字里,涵盖着党支部的初心,更涵盖着支部成员们为民服务的情怀。在他们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大大改善,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不在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新安装的健身器材、不断完善的村卫生室、图书馆,100%的自来水接通率,都在向人们诉说着王爷陵村党支部绘画的宏伟蓝图。“村上这几年变化很大,娱乐有广场,学习有图书室,看病有卫生室,又铺成柏油路,可以说是一年一个新变化”,村民欣喜的说,那些便民利民的基础服务设施,就是最好的见证者。
       一直以来,如何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让老百姓过上富裕安稳的好日子,如何促进增收,解决就业,都是马立朋关心的头等大事。为了增加农民们的相关专业知识,党支部书记就带头讲党课,多次组织村两委在“学”字上严要求,在“做”字上下功夫,在夜深人静的乡村夜里,他们常常俯首于案几,研究怎样才能将党课讲的更好。为了更好的发展产业,马立朋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一切从实际出发,依靠村中资源优势发展棚菜产业。发展日光温室111栋,占地780亩,年产蔬菜1000吨,产值1000万元左右,年人均增收4585元,即使是需要兼顾收入与家庭的妇女,一个月也能一个月也挣2000多元,这一串串数字带来的是希望,是光明。

一切为了农民,是王爷陵村党支部的情怀

在脱贫攻坚这件事上,马立朋一刻也没有放松过。着力把农村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维护稳定紧密结合起来,马立朋以身作则,把足迹留在了每一寸贫瘠的土地上。扶贫不是简单事,这只有组织、纪律的支部,却在摸爬滚打中创新出了“党支部+经济实体+贫困户”的模式,根据脱贫攻坚方案和任务,自主确定了扶持措施,对建档立卡人口实施动态监测管理,他们的宗旨是不落下每一个贫困人口。上级拨出的每一笔钱,他们都用在刀刃上,主动与部分“绝对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村里修建了村路、广场、购买水泵、棚膜等生产资料。2016年年末,57户164人全部脱贫摘帽,这是光荣的战绩。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成绩属于过去,事业没有终点。朴实的王爷陵村人,将会继续乘着党的十九大东风,在党支部的引领和党员的带动下,吹响乡村振兴的集结号,撸起袖子加油干,在致富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审核总编 傅强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