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发现了一条带领村民致富的好路子
- 2022-12-02 作者:范义浏览:581
——记辽宁省劳动模范、朝阳之星(孝善之星)、孝老爱亲模范、鞍山市岫岩县朝阳镇大岭村农民于淑艳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有一种辛苦叫感动,有一种付出叫无悔,有一种情感叫用心陪伴,有一种深爱叫无私奉献。在朝阳镇大岭村二道居民组的大山深处,居住着这样一位好妻子、好女儿、好儿媳,她叫于淑艳。多年来,她始终以孝顺当先,以感恩为荣,十几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将爱心点点滴滴地倾注在家庭中,用实际行动演绎平凡的亲情故事。
于淑艳今年58岁,老公在电信局工作收入稳定,两个孩子听话懂事,是很多人都羡慕的幸福之家。谁知天不随人愿,2000年于淑艳老公在一次施工中不慎重伤了别人,为了给伤者理赔,他们变卖了所有家产,一家四口挤在租来的两间小房子里,老公不堪重负因此一病不起,两个孩子还小,家庭重担从此就落在了于淑艳的肩上。没有了收入,她只能到处打工挣钱维持家用。
2004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全家人非常高兴,可是上大学的费用那么高从何而来呢?于淑艳感觉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听说城里搓澡挣钱多,于是她就找熟人在城里浴池干了起来,其中吃的苦与累是常人无法接受的。刚开始,由于长时间接触水,手上与脚上都起了水泡,严重时手掌和脚底板发生了溃烂,那个疼啊!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她日渐消瘦,但是为了孩子能上学,为了老公能治病,为了还债,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她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下去了。
为了生活,她上街卖过菜,给人家搓过麻花,磨过玉石枕,也给人家做过保姆。后来,年纪越来越大,在外打工挣不了几个钱,她把重心放在了自家的耕地上。大岭村山多、田多,但农民的人均收入低,她想着如何靠山吃山,靠田吃田,增加收入。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养蚕见效快,效益高,前景好,是一条好路子。当年年底她就养起了大蚕,并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勤学苦练、不断研究,于淑艳掌握了从种桑养蚕到桑园管理、从小蚕共育到大蚕饲养等一整套的技术,并将相关养蚕经验传授给村民们,让村民们掌握养蚕技术,一起致富。除了养蚕,于淑艳还种了30亩的地,种地要付出多少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但于淑艳却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在种地前她首先认真的考察市场行情,她看到当时的花生、辣椒价格非常好,于是她在自己的5亩地上全都种上了花生和辣椒,一年纯收入达到了六千余元。村民们看到于淑艳种花生和辣椒一年的收入还不错,也动了想种的念头,村民们找到于淑艳希望可以帮一把,于淑艳二话没说,不但帮忙购买辣椒苗和花生种子,还帮着村民们一起种植,给村民们讲解注意事项。
虽然养蚕和种地都很累,但因为拥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让她倍感欣慰。只要为了这个家庭,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乐,于淑艳付出什么都在所不惜,心甘情愿。
终于儿子女儿相继大学毕了业找到了工作,不久也都各自成家了,日子一天天有了盼头,就在她以为可以松口气的时候,她的公公脑血栓病重没人护理,于是,她把老人接过来精心照顾。邻居看见了说:“以前老人没病的时候也不跟你在一起生活,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他们也没帮助过你,现在你何必自找苦吃?自己过点清闲生活不好吗?”听着邻居的话她笑了说:“你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虽然我困难的时候他没帮我但在他需要的时候我不能不管他呀,毕竟是老人吗,百善孝为先吗。”就这样,她每天给公公换洗尿布、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洗洗涮涮,一边伺候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一边悉心照顾体弱多病的婆婆和老公,同时还要兼顾家里农活。
岁月如梭,转瞬间十多年过去了,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然而,于淑艳始终精心地照顾着老人,梳头、理发、捶背、剪指甲、洗澡,无微不至不厌其烦。为此老公公逢人便夸“有好儿子不如有个好儿媳妇,我家于淑艳待我比亲闺女还亲”,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还有多病的婆婆和体弱的老公。她很少回娘家走动,尽管相距不太远,即便是偶尔去一次,也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每当她看到老爹老妈恋恋不舍的眼神,心里有说不出的愧疚,但是依然挡不住回家的脚步。
2016年,公公去世了,她的负担本应该减轻了很多,可让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老公因再次受到了刺激脑出血二次犯病,左侧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医生曾两度下了病危通知并称只能延续两个月生命。倔强的于淑艳没有放弃,她给老公找中医、针灸、按摩,抓中药熬给他喝,在她精心的照料下,老公的病情稳定了,拄着拐杖能站起来了,别提于淑艳有多高兴了。她老公的体重、有一百八十多斤,每次扶着他于淑艳都累的满头大汗,但是她还是坚持把他抱到轮椅上推出去走走,让他呼吸新鲜空气。由于长期的拖拽老公,她累出了胸膜炎、颈椎炎、腰间盘突出,但是她一直不放弃,一直在为老公的康复做着努力!
2017年,于淑艳娘家嫂子因病去世,她自己的父母无人照顾,父母都九十多岁高龄,父亲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也一时明白一时糊涂,她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家中照顾。有人说于淑艳端屎端尿有瘾,自己家的不够,还把父母接来,那么多姐妹叫她们管呗!她听了以后只是微微一笑说:她们是我的父母,这是我们做儿女的应该做的。村里人看她每天那么辛苦,便问她累不累,她只是淡淡一笑:“不累是假的,谁让我摊上了呢?总不能把难题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吧!”于淑艳用最真诚的行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用赤诚的爱心描绘出一副和谐家庭的美丽画卷。
责任编辑 杨芳
- 上一篇:医心为民的心灵使者
- 下一篇:他积极带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