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报道中心>劳模风采> 正文

走出一条机械化规模化的新农业之路

  •   
  • 2022-09-20 作者:范义浏览:597
 IMG_20220920_124313

——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辽宁省劳动模范、省农机一线土专家、锦州市义县盛禾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李艳东,现任义县盛禾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于2012年6月成立,几年来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县等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李艳东多年来先后获高素质农民、农机一线土专家、锦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义县盛禾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也获得“示范社”、“辽宁省农业生产托管优秀服务组织”、“锦州市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等殊荣。

踏实肯干,勇于担当,锐意创新

李艳东和很多青年人一样,干过销售、打过工。然而又和很多人不一样,他的“出去闯荡”,是为了让家乡的土地能够沃土流金,能够让家乡的百姓能够致富脱贫。在一家种子公司做销售工作的那几年,李艳东走过很多粮食产区,在很多地方,都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机合作社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每次看到外地先进的耕作经验,李艳东深深意识到,传统的耕作方法,单打独斗的耕作模式,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弱势突出,而合作社走的就是一条针对传统种植模式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012年,他回到家乡,看着田埂上慢吞吞往来的牛马犁杖,还有起早贪黑劳碌着的乡亲们,李艳东投资购置了一系列机耕设备,准备让这些“钢牛铁马”在家乡的田地上奔忙起来。为转变传统种植观念,调动广大农户参与土地连片经营积极性,合作社推出了“统一经营,保底分红”的运营模式:即农民不用投入生产成本,把土地交予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这一年下来,农户们算了一笔账,不但把自己从繁重的体力劳动里边解放出来,还可以外出工作,而且通过机械作业,和以前的传统耕作相比,每亩地的收入降低了投入成本,还增加了收益。算明了账目,尝到了甜头,事实永远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改变了原来传统的种植模式,从原来的一家一户小农户种植,到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采购农资,减少成本,统一销售农产品。增加收入。从原来的人工种植到现在的全程机械化,每亩比原来的自己种植节省费用一百多元,把农户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空闲时间可以出去工作挣钱。合作社还调整种植结构,解决种植品种单一。例如种植酒高粱,解决了当地干旱问题,合作社以保底价订单回收,保证了社员的收益。水源好的地块种植裸地菜,提高经济效益,根据不同地块选择不同种植作物。从春耕时的全程机械化到了秋收时节的统一秋收与销售,社员们都开玩笑地说,“机械从春忙到秋,我们数钱在炕头,这就是合作社给我们带来的新生活。”

互惠“连横”同发展

IMG_20220920_124250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李艳东和盛禾大田专业合作社走出一条机械化规模化的新农业之路。而山登越高,视野越阔,李艳东看到在义县的专业合作社有一百余家,这些合作社各有特色有各有不足,他想到通过连横结盟的方式,整合资源,扩大规模,互惠共赢。

2019年依托盛禾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主体,联合义县富强农机专业合作社、义县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义县跃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义县大博大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五家合作社联合成立了嘉恒联合社,由李艳东担任理事长,联合社坐落于头道河镇政府东500米,交通便利,地缘优势明显,充分实现了互帮互助资源整合。李艳东与社员经常到外地去学习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聘请相关技术人员来给合作社社员传授科学的知识和先进的种植托管免耕技术。合作社从刚成立托管几百亩,到现在托管入股土地面积20000余亩,流转土地3000亩,辐射义县周边8个乡镇。目前拥有国内先进的农机生产加工设备51台/套,日种植面积可达一千余亩,试验田 200 亩地,为新品种实验提供可靠基地,极大满足了农业生产需求。

机械化的耕作,科技化的助力,让“靠天吃饭、土里刨食”成为历史记忆。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李艳东和他的合作社坚持农业发展之路,采取科学合理的土壤轮耕制度和作物轮作制度,优化种植业结构,充分提高了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和土壤使用能力。助贫助残,奉献爱心,回馈社会,本人能够主动吸纳村民入社发展,还帮扶贫困户、低保户,减免一部分种地费用,共帮扶57户贫困户,使每户每年平均增加收益2000元左右,让他们有机会有能力摆脱贫困。

战疫抗疫,奉献光热

疫情期间,主动冲锋在“抗疫”战线上,他不但加入义工、志愿者,在村屯卡点上值班,而且还把植保队的无人机全部派出来,无偿为义县多处乡镇村屯消毒,定期喷洒,连续作业,“陆空”结合,战疫抗疫,为这场全国抗疫阻击战竭尽全力,奉献光热。

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信念”做到“四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农业机械化的“门外汉”到农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李艳东也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热爱钻研、敢于创新的牛劲,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的合作共赢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 杨芳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