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要把这里的农产品打造成全国驰名品牌
- 2022-10-12 作者:范义浏览:692

——记全国新农村建设先锋人物、全国种粮大户、辽宁省劳动模范、铁岭县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聂明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2012年12月26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聂明成立了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有了合作社的形式,但要想规模化生产,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进行土地流转。当年,在合作社没有成立之前,村里的土地承包价格是400元/亩。而此时,涉及到土地流转的村民都在猜测着聂明给出的价码。有的说能给500,有的说争取要到600,有人说聂明种地也是为赚钱的,每亩地多给个百八的就不错了。
大家的议论聂明都一笑置之,他拟好了流转合同后,向大家宣布时,乡亲们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聂明竟以每亩地800元的价格流转,这价格比过去翻了一倍,每亩地马上就增收了400元。大家迟疑着,怀疑是不是写错了数时,聂明深情地对乡亲们说:“老少爷们,我是从三家子走出去的,不管我赚了多少钱,我始终没忘我是三家子人,我今天有能力回来,我是想带着大家都能多赚点钱。所以,我不想亏了大家!”
没有豪言壮语,就这句简朴地心里话,顷刻间打动了所有的乡亲,上了年岁的叔叔大伯挑着大指喊了句:“小子,好样的,冲你这句话,我们带头签!”就这样,聂明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把全村240户村民的3560亩土地全部转包过来。
土地承包价翻了一倍,虽然让乡亲们得了实惠,可是却让很多人替聂明捏了把汗。三家子的土地最好的年景每亩也就产个一千多斤稻子,赶上价格好能卖个千八百元,可这一下子就花了800元的价租地,能赚回来成本不啊?聂明对这些善意的担心深表感谢.那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即使我赚不到钱,只要让乡亲们得到实惠,这事儿我干得也值!”这掷地有声的话让很多人为之感动,大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只有在心中默默祝愿聂明的集约化农业能够切顺利。
2013年春节前,聂明记忆特别深,因为那是他事业开始的时候。风尘仆仆的聂明先雇来铲车和抓钩机,投资150万元修了一条3000米长5米宽的机耕作业路,之后聘请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佟立国为技术顾问,开始订购种子、化肥,之后又修建水稻工厂化育苗大棚,全面展开备耕生产。为了进行全程机械化作业,聂明累计投资1000万元,购置了拖拉机、插秧机等农机具百余台(套),彻底地摒弃了一家一户、小打小闹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规模化农业的雏形2013 年阳春初暖,在3560亩土地上便响起了隆隆的农机作业声,一场红红火火的合作社的生产模式展开了它的彩卷。
几分耕耘就有几分收获,往年参差不齐的田畦凌乱无序,种出来的稻苗长得也是高矮不一,看上去就像没理好的发型,不过祖祖辈辈的乡亲司空见惯了这情景,也就不足为怪了。但这回看到聂明硬是在这田地上种出了整齐有序的稻苗,集中连片的稻田那真是田成方、水成行,排排绿油油的秧苗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乡亲们不禁感叹这聂明种地还真就种出了新花样,原本贫瘠的土地还真就因为换了主人而变了性质。付出终究得到了回报,当秋风佛过辽北的田野,聂明的万鑫合作社开始收获了。轰隆隆的农机在田野中穿梭,一排排金黄的稻谷被收割下来,扎捆、脱粒,归仓,往年农民需要劳作几天的活计,在机器面前缩短为几个小时。乡亲们再一次叹为观止了!当年合作社水稻产量达到了亩产1400余斤,原来很多不信任聂明的人彻底服气了,原来人家这种规模化的生产果然比小作坊式的模式强啊。
春去秋来,如此一干就是十年。聂明说自己开始喜欢上了这种与田水为伴的日子,他似乎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系。虽然种田相比于建筑行业利润很低,但他还是喜欢这样的日出而作日人而息的生活,同时,在这里,因为他的带动,可以让更多的乡亲们也得到实惠,这是他最欣慰的事情。如今的铁岭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拥有种植、收割等各类机械百余台,种植面积达到21450亩,而聂明也养成了每天都会到田间地头去看看的习惯聂明告诉记者,2015年,辽宁省遭受了旱灾,很多早田都减产甚至是绝收,但合作社的水稻却实现了大丰收。
聂明告诉记者,他打算扩大生产规模,使合作社成员收入翻倍,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农业,带动更多村民致富。聂明的万鑫合作社确实开始造福于西三家子村的乡亲们了。正如村党支部书记贾玉尧所说,整村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的双赢局面。假如还沿用原来村民自已种植水稻的老方式,每亩地最多只有1100 多元的纯收人。转包给聂明经营后,村民们从土地中解放出来,除每亩地获得800元租金外,每人外出打工还可收入一笔钱。而聂明把全村土地统经营后, 也可以实现土地的最大效益化。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的建立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人口42人,对全村3650亩土地进行流转,首次合同期限为五年。今后几年将进一-步扩 大土地流转面积,使合作社成员收人翻倍,真正实现现代化农业生产,吸引更多青壮年劳动力投身于农业事业中。2021年,他仍将持续地流转一些周边村屯的地块,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建成一个 现代化的养殖蔬菜基地和劳动密集型的合作社,在种植高产高效水稻的同时,兴建养殖厂、蔬菜基地和小型企业,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奔小康。
合作社不仅解放了西三家子村青壮年劳动力,也使留守的村民得有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万鑫合作社社员石振久告诉记者,现如今全村土地流转后,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不愿打工的就给合作社干。同时,合作社培训了一批精干的农业工人,进行精细化田间管理,机械化生产作业,大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有助于粮食稳定安全生产。
像他这样年岁的老头,一年在合作社里额外也能多赚个1万多块钱,生活是越来越舒心了。说到舒心老人们可是有口皆碑啊,村里70岁的老大娘吴桂玲接过话头说,有了合作社真挺好的,就连像她这样没有太大劳动能力的老太太,春天时候给社里起稻苗还挣了将近3000块钱呢。老人还说,自从有了合作社,每年聂明都会给村里年过70的老人发钱,聂明这孩子心里真是总想着这些乡亲们啊。听到这些,聂明露出了孩子般的羞怯,他还是那句话:“因为我是三家子人,为了乡亲过得好一点,我多拿点钱无所谓!”这话可不是虚话,因为有了万鑫合作社的带动,村里年人均收人增加了3万元,村里生活环境改善了,全村的精神面貌和原来大不一样了。
如今的西三家子村,建设了新村部,村里泥土路变成了水泥路,道路两旁的彩色苗木迎风招展,庄稼院里栽植的寒富苹果苗生机勃勃,村里的文化广场每到傍晚便人头传动,热闹非凡。农民们依托合作社的发展,过上了更加休闲、健康而向止的生活。那一刻,聂明开心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真的回来了!万鑫合作社的成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年多的时间,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辽宁省副省长赵化明都先后到合作社调研,并高度肯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模式。2015年7月,农业部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和中国农村杂志社社长王太也来到万鑫合作社,与农民座谈了解土地流转情况,并进行全面调研,为合作社颁发了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调研基地的牌匾,授予聂明调研员称号。走在西三家子村宁静而惬意的乡村路上,让人感悟万鑫水稻合作社体现的正是农业现代化之路,合作社的成功焕发出新农村建设的勃勃生机。
多年来,为了让辽北乡村更快地走上新农村的快车道,各级政府多年来也一直在探求条新型的发展之路, 只是长久以来直苦于没有找到像聂明这样富足之后还能回到家乡创业的企业家典型。而这一次,在聂明的身上探求出了一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之路。
辽宁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而辽宁的粮食产量更多的是集中在辽北的铁岭地区。近几年国家也逐渐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扶持和建设力度。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中,更显示出了粮食在-个国家的重要地位。聂明也是深谙此道。采访中,聂明一直在强调粮食安全。聂明介绍说,粮食是固国的根本,没有粮食国家安全无从谈起。作为全国种粮大户,作为种地的农民来说,粮食安全就是扎扎实实的种好地,不浪费每一分地、 保护好每一株苗、收好每一粒粮,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对粮食安全最大的贡献。当然,作为合作社的带头人,自己还有更高的最求。如何种好地、护好苗、收好粮食自己要多琢磨。
近年来我国粮食高位护盘取得新突破,农业转方式取得新进展,但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小麦产需基本平衡,稻谷平衡有余,玉米出现阶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缺口逐年扩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国5年内拟调减玉米种植面积5000万亩,这就是国家最近提出“镰刀弯”政策。对此,聂明也有自己的想法。土地进行集中的流转是大势所趋,但这仅仅是农村土地政策改革的开始。如何用好土地,很重要。以万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来说,老百姓的很多土地都是合作社出资,旱田改成了水田,保证了粮食产量,保证了合作社的收益,同时也就是保证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下一步,合作社开始研究调整种植模式。聂明与铁岭市农委正在研究领养农业,以绿色种植方式来吸引工薪阶层来认养一块土地,土地操作全程实现了时时监控,以保障认养人的产品安全。认养的地块,你可以自己来侍弄,也可以委托万鑫合作社来代管,最终所有水稻产量都将归认养人所有。聂明介绍说,这种方式是一种尝试,今年准备了几百亩地,时机成熟还可以扩大。种植品种也是水稻,将来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整。在聂明的计划中,万鑫合作社,通过建设完善粮食加工、仓储等基础建设,通过全新的产品和渠道整合,借助市场和网络等营销方式将现有的铁岭嘉强牌大米打造成全国驰名品牌。为农民创造更好的生活、给消费者输送放心的产品、对粮食安全提供更大的保障,这就是小人物聂明新的追求,在这种追来中,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他的大智慧!
责任编辑 杨芳
- 上一篇:他的心愿就是让老百姓生活得更舒适
- 下一篇:一个优秀企业家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