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陪伴,奉献最长情的守护!
- 2021-05-17 作者:范义浏览:2699

——记沈阳市劳动模范、于洪区中心敬老院主管护师李珊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李珊,沈阳市于洪区中心敬老院主管护师中共党员。作为一名工作在养老事业一线的护理工作者,在院内专业卫生技术人员缺乏的情况下,她负责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护理员培训和老人住院沟通协调等工作。作为于洪区优秀共产党员、于洪区劳动模范,她深深懂得自己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在2019年的沈阳市“安康杯”劳动竞赛中,充分发挥“黄杰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开展“师带徒”活动,吸收护理员加入劳模创新团队,开展技能比赛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平凡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
真情陪伴,奉献最长情的守护
2018年的除夕夜,一位五保老人忽然尿储留,尿不出来憋的落泪。她当时正在新民的婆婆家和家人团聚。接到电话后,他马上喊来丈夫和儿子,下楼取车,三口人疾驰在返回沈阳的路上。她一边用手机向领导通报情况,一边安排值班人员进行基本处置。除夕的高速公路上只有她一家三口人的车在奔驰,远处车窗外是绽放的烟火。她恨不得一步飞奔到老人身边,平时一小时的车程,四十分钟就赶到了,车停下后,她跳下车后一路小跑上楼来到老人身边。为老人导尿后,老人流下了眼泪,起身抱住她不知道说啥才好。安置好老人,对值班人员做好交代,她又踏上了返家的路程。家人的理解和陪伴让她充满工作的动力,就是这样的工作激情和责任与担当让她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和老人心贴心,用亲情抚慰老人
年复一年的陪伴,她和老人们积累了深厚的感情。2021年2月,因体检出肺部肿瘤,她到辽宁省肿瘤医院住院治疗。手术前两天,她牵挂着在242医院住院的刘景玉老人,特意向医生请假,利用晚上时间看望老人。安顿好老人后,她回到单位整理、安排其他特困老人下一个月的用药、住院治疗等计划,回到肿瘤医院已经是21点多了。手术后,于洪区民政局主管领导和院长黄杰到医院看望她,她落泪了。她说:“我病了不要紧,最怕耽误的是那些特困老人。”
出院后休息两个星期,她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两位老阿姨看到她走进大门,赶紧快步走过去,伸出胳膊搂住她说:“孩子,你遭罪了,我们真心疼啊!她说:“只要真的象儿女一样爱老人,老人就会象父母疼孩子一样的来疼你。
和同事手牵手,用真爱带动身边人
老人们最高龄已近百岁,七十岁的老人在他们中就算是“小朋友”。工作的特点让她学会了耐心的倾听;让她习惯了为了老人体位舒服时常跪在床上为他们扎点滴;进行基础操作的时候她坚持不戴手套。在“扬慈善·爱桑榆”团队的培训和交流中,她为护理员亲手示范,零距离的服务让老人不再敏感,不再因为年老被嫌弃而自卑。在温暖、慰藉、交流和理解中,她所在的服务团队荣获了2013年沈阳市养老服务协会授予的“敬老文明号”和2014年沈阳市民政局授予的“优质服务品牌”称号。她说:“被需要和依赖着,被信任和疼爱着,就是最大的快乐。”做一个最贴心的养老护理工作者,用心去爱,用生命去付出,用岁月去陪伴,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劳模创新服务,实现养老护理专业化
加入了于洪区中心敬老院的“黄杰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后,她作为创新平台的护理骨干,近七年来,她除了上班时间为老人服务外,休息时间被老人占用了无数,累计起来也有2000多个小时。她作为工作在养老一线的一名党员,时刻不忘初心,成为所带领团队的榜样。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阐释忠诚与奉献的含义。在2020年和2021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期间,连续多日不休息,守护老人的健康和平安、多方筹措防控所需物资,组织护理员消毒、护理培训,做到了疫情期间全院员工老人零感染。她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了“师带徒”团队,17名护理员都成为她的徒弟;她创新养老护理模式,实现了养老护理专业化、临床化;敬老院与医院签约医养结合后,她利用现代网络和通讯设备,成功实现了互联网远程护理,在住院医师的指导下,为办理家庭病床的老人实施护理操作,取得了多次成功并总结了经验,在服务部的工作中进行推广。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在创新的平台上开展护理技能比赛、护理知识抢答赛、护理经验交流等主题活动10余次,在院内推广养老护理创新成果,敬老院失能老人的死亡率逐年下降。李珊先后获得2017年4月于洪区政府授予“三等功”、2017年6月“沈阳市文明市民”、2018年3月“于洪区优秀共产党员”、2018年7月“于洪区劳动模范”、2021年5月“沈阳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审核总编 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