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教卫生中心>模范人物> 正文

塑造新时代模范教师的良好形象

  •   
  • 2022-08-25 作者:范义浏览:3292



——记辽宁省劳动模范、辽阳市优秀教师、辽阳技师学院焊接技术应用系副主任王德军

(辽宁区域经济/范义)王德军,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焊工高级技师、国际焊接技师、焊工高级考评员、国家级焊接竞赛裁判员、现任辽阳技师学院焊接技术应用系副主任。曾获得辽阳五一劳动奖章、辽阳市优秀教师、辽阳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992年9月——2005年12月在辽阳金属结构厂及辽宁金箱有限公司从事焊接生产与焊接检验工作。13 年间,他走遍了企业内与焊接生产有关的所有岗位,熟悉了铆工、焊工、装配、矫形,焊接检测等工序内容,熟练掌握了手工电弧、二氧化碳、氩弧、埋弧等多种焊接方法。在师傅的帮助和指导下,他渐渐掌握了金属结构、压力容器等产品设计、材料核算、生产加工、验收包装等全套生产过程,企业的生产经历为他强大的实践教学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础。

勤奋好学,素质过硬

2006年1月任辽阳市辽阳技师学院焊工实习指导教师。自从到学校工作以来,他一直从事焊接专业实习教学指导工作。几年的工作期间充分发挥自身技能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将焊接生产技术准确有效的教授给学生,并结合企业生产实例进行讲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2009 年,他带领焊接专业教师率先实施了“以教学产品为纽带”的实习实训模式改革,将产品加工与实训教学有机结合,先后带领学生为学院设计加工教学产品 30 余项,目前在用的教室桌椅4000套,学院实习场桌案等500余套,学生寝室床具1200套,学院内宣传展示板800余个等等,创造经济价值 200 余万元。受到同类院校的广泛关注。

2016 年,他引进宁波(庆达西)钢构制造有限公司氩弧焊焊接技术,实现“产教融合”为以后学校冠名班打下良好基础。2010 年以来,他凭借自己高超的焊接技术为辽宁庆阳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制定不锈钢储存容器罐焊接工艺。为中石油辽阳分公司、辽阳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辽阳永嘉液压件厂等企业解决了薄板不锈钢焊接、304 不锈钢结晶器裂纹等多项技术难题,主持了辽阳市零工市场建设工程的设计建设工作,收到辽阳市政府的高度赞扬;2018年在北京焊接工程协会考取国家级焊接裁判员证,作为国家级裁判员,2018、2019年受邀执裁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19年受邀执裁辽宁省“技师杯”焊接技术赛项,2020年受邀执裁中国第一届技能大赛(世赛)焊接项目裁判,同年受邀国家中职院校职业技能大赛焊接项目的裁判。多次执裁省、市职业院校焊接技能竞赛项目,在同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

2006 年起,开始组建技能学习兴趣小组,着重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多年来,指导的学生多次征战省市、国家各级赛场,取得优异成绩。 2006 -2021年间取得了国赛三等奖3项,省赛三等奖以上16 项,市赛三等奖以上32项的好成绩,在辽宁省同类院校中占据领衔地位。他指导的毕业生均在企业发挥着骨干作用。有1人于2020年获得辽阳市劳动五一奖章,辽阳市技术能手荣誉。有1人获得辽宁省劳动五一奖章、辽宁省技术能手、辽阳市技术能手等称号。做为焊接技能指导教师更是受到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社厅多次嘉奖。在这些年的工作中,通过自身努力取得各项成绩,得到了学生的尊重,同行的认可,成为辽宁省焊接专业领军人才之

刻苦专研理论与实践,校企融合屡创佳绩

2006年入校以来通过企业锻炼在结合自身技术要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期间发表专业论文5篇与团队成员共同研究课题《焊接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实践研究》科研项目获得辽宁省教育科研管理协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课题“引产入校、产教融合”焊接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获辽宁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课题“岗位实景、四阶递进”焊接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实践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8年经学院推荐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批成立市级王德军技能大师工作站。于2019年经市总工会认定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站的成立使学校跟企业更加紧密融合,2018、2019、2020、2021年期间工作站主持了驻站教师到企业为企业员工各项理论授课及生产技能提升培训,开展省内外中职教师专项技能培训 2 次,为辽阳市筑路机械有限公司、辽宁恒威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辽阳天瑞水泥集团,辽阳国成热电有限公司等众多企业,培训员工焊接安全生产及焊接技术1200余人次,培训退役士兵400人次。驻站教师到企业参与生产实践活动,得到企业与学院的好评。工作站于2019、2020、2021年分别主持了辽阳市振兴杯技能竞赛,辽阳市文圣区职工技能竞赛,辽阳市中职院校焊接技术竞赛,全部取得圆满成功。

王德军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推动着焊接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以严格律己,技艺高超的人格魅力,不断开拓的无畏勇气迎接新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更用一颗赤诚的心塑造了一名新时代模范教师的良好形象。





 

责任编辑 杨芳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