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师德优秀典型事迹系列报道——沈阳大学陈艳梅
- 2021-09-10 作者:王占魁浏览:3146

(辽宁区域经济/王占魁)陈艳梅,沈阳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党总支书记。多年来,她一直坚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承担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教学课程,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科学研究与广泛宣传作为己任,教书育人,克己奉公,深受师生好评。
作为一名老教师、老党员,陈艳梅在思政课教育教学中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用爱心与责任,坚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前沿阵地,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从“有意义”到“有意思”
为了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使其真正发挥对学生的政治引领、思想导航和心灵塑造作用,陈艳梅一直用心用情上好每一堂思政课。她根据不同时期、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即时改革,将教材抽象的理论术语适时转化成通俗的教学语言和生动鲜明的案例故事,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与亲和力;用思政课深邃的思想、严密的逻辑、生动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铸造学生,向他们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让大学生感悟真理的力量,引导他们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让思政课真正成为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能够走入大学生内心的思政课。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耿耿园丁意,拳拳育人心”。从教30载,她陈艳梅当过学生辅导员、做过专职思政课教师,担任过学生党支部书记、教学副院长和党总支书记。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陈艳梅都奉行陶行知老先生那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条,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执著的拼搏精神,拳拳的爱生之心,克服身体疾患,对学生倾情付出,用爱心和关心谆谆教诲、悉心指导他们成人成才的成长之路。
陈艳梅认为,教书育人、爱护学生是思政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他们生病时,她送去暖心牛奶;当他们彷徨时,她主动指点迷津;当他们悲观时,她与他们促膝谈心、现身说法。一直以来,陈艳梅坚守思政阵地,将课堂教学的思想引领和知识传授延伸到学生健康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在他们思想迷茫时做一个方向引导者,在他们学习受挫时做一个鼓舞激励者,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做一个及时伸出温暖之手的心灵陪伴者。对他们尊重包容、关心爱护,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学生给她的毕业留言中,他们感慨地说:正是老师的谆谆教诲,才让我们有着博大的胸襟、坚韧的意志和刻苦的精神,时刻胸怀祖国、胸怀人民,超越小我、融入大我,汇集起磅礴力量,铸就青春梦想,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我终于成为了您”
0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玲玲,是当年那个上她课时永远要坐在第一排很羞涩的小女生,当她勇敢地看着陈艳梅的眼睛,说喜欢她、喜欢她的思政课时,她们彼此的心灵完全相通了。在陈艳梅的引导和鼓励下,玲玲制定了自己的大学规划。她成长很快,做了班干部,在大学期间入了党;她立志考研,陈艳梅帮她推荐学习资料,最终玲玲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云南民族大学,如今,她在大连的一所高校也做了老师。玲玲专程回沈阳看望陈艳梅,兴奋地说:“陈老师,我长大了!我终于成为了您!”
2017年暑假,陈艳梅和4名学生深入农村,针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青春助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她带着孩子们坐公交、骑单车,蹲田间地头、守孤寡老人,足迹遍布了12个村87户人家,访问了122位老人。看着孩子们被大太阳晒得发红的脸,她欣慰地向他们伸出大拇指,而孩子们却红了眼眶……同学们在实践体会中写道:“这次社会实践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孝敬父母,毕业后去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2017年暑假,陈艳梅和4名学生深入农村,针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青春助振兴”社会实践活动。她带着孩子们坐公交、骑单车,蹲田间地头、守孤寡老人,足迹遍布了12个村87户人家,访问了122位老人。看着孩子们被大太阳晒得发红的脸,她欣慰地向他们伸出大拇指,而孩子们却红了眼眶……同学们在实践体会中写道:“这次社会实践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孝敬父母,毕业后去建设家乡!报效祖国!”
“一支粉笔染双鬓,三尺讲台度春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思政课教师只有做到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才能够真正感染学生,才能够真正赢得学生,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和尊重的人!
陈艳梅说,她愿一生做守护学生的使者,用手中马克思主义的明灯,为他们指引远行的路!她希望她的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审核总编 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