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特色产业鼓起村民“钱袋子”
- 2021-07-17 作者:邢漫浏览:3536

(辽宁区域经济/邢漫)日前,在丹东东港市马家店镇双山东村一处家庭农场,纷繁的小花竞相绽放,村民们在田间忙着采摘,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目前,村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3家,种养大户50户,草莓种植年产量约100万公斤、年产值超2000万元。”双山东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村集体与合作社、家庭农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以发展当地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导向,通过引导农户发展现代农业。
相关数据显示,丹东市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生力军。截至目前,全市规模经营主体纳入国家家庭农场名录的达到12501家,农民合作社总数达到3322家。


“以前俺们靠放蚕为生,后来一些山林进行封山育林,不让放蚕了,俺们就搞起了特色农业。”说起村里的变化,宽甸满族自治县古楼子乡南荒沟村村民栾吉全深有感触地说,自家一百多亩山林全部种植板栗、苹果和燕红桃等,仅燕红桃一项的年收入就很可观。
近年来,丹东市持续推动草莓、蓝莓和软枣猕猴桃规模化种植,加速产业链向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方向延伸,提升小浆果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柞蚕、中药材、中华蜂、绒山羊、辽丹黑猪等产业提档升级。同时,不断加强农业“土专家”队伍建设,开展研发创新与技术服务,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业良种工程,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审核总编 傅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