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法制生活中心>公安新闻> 正文

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

  •   
  • 2021-05-19 作者:叶朕浏览:448
 

——桓仁五女山派出所加快信息化进程以“网上民生警务平台与五女山民生警务群”双轮驱动缩短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辽宁区域经济/叶朕)桓仁县公安局五女山派出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以主动作为,主动担当,主动服务的标准履职尽责,对准服务焦点,将服务的触角不断向前延伸,运用科技手段研发“网上民生警务平台”。结合“五女山民生警务群”的应用,改变了以往群众有事“民找警”的固有模式,通过建立家门口的警务室,让数据多跑腿,把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逐步推动形成了服务群众“警找民”的新模式,综合受理窗口服务群众更加精准、更加到位,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显著提升。

为了让数据跑起来,办事效率快起来,五女山派出所专门建立“五女山民生警务群”,群内成员由派出所内各项业务负责人及各村村内联系人组成。各村村内联系人多为“归雁行动”大学生,此举保证了群内人员的年轻化,既可以使沟通更方便,又可以帮助刚上岗的大学生快速了解所在社区或村的人员状况,治安环境等情况。通过“五女山民生警务群”派出所民警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村内真实可靠的人员情况。这样的“互相联系”的宗旨也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群众。尤其对于户籍业务有了极大帮助,如老百姓来办事有些情况说不清,证明不会开,户籍民警第一时间通过微信群与该村联系员沟通确认情况后非必要手续可容缺办理,减少了群众少跑腿或者证明内容不正确的多种情况。方便群众办理业务20余件。身份证办理人员通过该微信群将2005年需要办理身份证人员名单发至各村,经过各村联系员的通知广播,两天之内完成任务的80%。该群的建立极大地改善了信息互通迟缓或者不通的情况,拉近了群众与派出所之间的距离。

五女山派出所辖区是城乡结合部,既有社区又有村屯,辖区面积大人们居住分散,五女山派出所综合窗口建立后,如何服务好辖区群众这一课题摆在了派出所班子的案头,不等不靠,所长孙方奇带领班子通过深度调研,结合“五女山民生警务群”发挥的作用,自行组织研发了“网上民生警务平台”即五女山综合服务指南查询网页,将警务平台安装在村部和社区,方便群众查询户口业务、身份证业务、暂住证业务、其他证明审批业务四大类。将派出所综合受理窗口业务详细分类整合,让人一目了然,办事群众可以对照网页导航“第一眼”锁定自己想要办理的业务,点击进入后则是逐类分条所需准备的材料。不明事宜可直接拨打派出所专线随时咨询。“网上民生警务平台”就是一个放在社区村屯的“电子社区警务室”,群众就近就能查询、访问所需信息,服务的触角不断向前延伸,把服务送到“家门口”,从办理的第一步就替老百姓想好,全力做到身边就有警务室,身边就有警务通,服务群众更加到位、更加精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腿,百姓少跑腿的理念。

“网上民生警务平台”投入到各社区及村委,经过宣传讲解,各社区、村委对此项利民工作极其支持,选派专职联系员进行民生警务平台网页学习。2021年2月4日五女山派出所综合受理窗口警务人员对各村联系员做了一次针对性培训,对照讲解五女山综合服务指南网页各项业务,同时听取各联系员的意见建议,更好的完善业务种类。五女山地区多为农村户口,且辖区覆盖面积广,最远的地方老百姓转车到达派出所需要将近一个半小时时间,避免老百姓为了“问点事儿”专程跑腿,五女山派出所换位思考。想到老百姓还是一贯思维“有事儿先到村委去”, 将这些“明白人”培训好以便更好的服务好辖区老百姓。如老百姓咨询相关问题,点开网页,点选想要办的业务后就可一目了然办理所需要的材料,准备齐全到派出所即可马上办理,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一次性办结,而不是材料准备齐全后一次性办结,节省了很多时间和中间环节,也减少了老百姓乘车辗转产生的费用问题。

“网上民生警务平台”投入使用后,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得到了辖区老百姓和各村委干部、联系员的一致好评。“网上民生警务平台”运行至今,向村委、社区进行网页推广三次、社区共解答群众业务问题270余次,实际完成业务办理140余次。通过完善便民服务机制,整合居住证办理、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户籍办理等业务的预约、代办、上门等服务。此平台的应用也间接的解决了派出所、村委人员与老百姓之间的矛盾,以往老百姓内心总是觉得去了派出所说的一些东西怕是听不懂,准备不了,办不成。到了村委,村内人员又不明白政策材料无法对接。此平台的上线,让老百姓真真的感受到“出门办事不再难”,“村里村外都是自己人”。

“五女山民生警务群和网上民生警务平台”的应用,集中警力资源、集中群众资源、集中网格优势、集中便民措施。探索推进“一站式”社区警务新模式,打破过去“各管一摊”的传统模式,警力资源充分释放,群众办事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推动服务效能和群众满意度双提升。
 

 

责任编辑 于晓红

审核总编 傅强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