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省直新闻中心>铁岭> 正文

稳定90亿斤!铁岭市扛起国家粮食安全之责

  •   
  • 2021-08-31 作者:王立忠 关兴浏览:2802
 新图标
 
(辽宁区域经济/王立忠.文/关兴.图片报道)国无农不稳,民无粮不安。铁岭市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是辽宁省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作为传统农业大市,市七次党代会以来 ,铁岭市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责任,立足铁岭的资源禀赋和农业基础优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不断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科技化水平,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90亿斤以上。目前,铁岭市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六分之一,商品粮占全省总量的四分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210831122158
 
昌图县亮中桥镇八段村玉米机械收割
 
 
实施“三大工程” ,提升耕地质量
 
粮食生产的根本在耕地,守护耕地面积是发展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5年来,铁岭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00万亩以上、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以上,今年全市基本农田面积达到755万亩,耕地面积稳中有升。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关键。近年来,铁岭市围绕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农田输配电六大类工程措施,以“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为建设重点,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到2020年底,全市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13个,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45万亩。今年铁岭市共立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36个,新建高标准农田面积104.68万亩,年度建设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一,项目建成后,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将得到显著增强,为实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展保护性耕作,平均秸秆还田量达到50%以上,既提高了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也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今年,全市已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82.09万亩,超额完成省农业农村厅年初下达的任务数。大力实施有机肥还田,通过建设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构建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促进有机肥还田,培肥地力,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6%。
 
推广集成技术,提升科学种田水平
 
科技是推动粮食实现高产、稳产的关键所在,市县两级农业农村部门推广了粮食高产集成技术。围绕粮食生产,铁岭市加强与中国农科院、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这些科研院所通过科研示范平台,每年为铁岭市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都在20个以上,为粮食高产、稳产提供了可靠保证。与此同时,铁岭市还充分利用域内外专家资源,广泛开展针对新型经营主体的职业技能培训。5年来,全市累计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300余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万余人次,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1个,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
 
5年来,铁岭市通过积极开展绿色高效农业创建、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有效举措, 促进粮食生长基础牢、长势稳、产量丰。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依托玉米、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试验优质新品种、推广新耕作模式,建设优质品种示范基地。在项目实施核心区开展绿色统防统治,以农民合作社为载体,进行试验推广,提高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一方面,指导和鼓励农民科学施用化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施肥新技术和高效新型肥料,推进畜禽粪污利用和秸秆还田。另一方面,坚持应急防治与常规防控相结合、统防统治与农药减量增效相结合,推广应用化肥农药替代技术。5年来,全市化肥减量0.5个百分点,农药减量1.2个百分点。
 
强化会商机制,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铁岭市是典型的内陆型季风性气候,春旱、伏旱和秋吊发生的概率较高。去年,市农业农村部门与气象部门签订了防灾减灾服务协议,全面提升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气象服务。市农业农村局与市现代农业服务中心积极打造覆盖全市的绿色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控网络体系,初步建成草地贪夜蛾市级监测网络,严守我省重大农业病虫害监测防控北大门,实现“虫口夺粮”。铁岭市还强化部门会商机制,针对特定灾害,派出工作指导组,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实现了受灾地块少减产,正常地块多增产的工作目标。
 
为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铁岭市认真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和稻谷生产者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补贴政策,及时发放各类补贴资金。问卷调查显示,农民满意度达100%。市财政、农业农村部门会同保险公司大力实施农业保险政策,全市每年参保农户稳定在30万户以上,参保面积稳定在600万亩以上。
 
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组织化水平
 
市七次党代会以来,铁岭市以土地流转为抓手,放活土地经营权,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解决谁来种地、种好地的问题。通过大型农民合作社的农机保有量、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能力、绿色统防统治能力带动粮食生产能力提高;通过家庭农场,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通过托管服务,解决因土地流转不充分,经营主体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调动经营主体生产积极性;通过经营主体服务面广、能力强的特点,推动种植技术更新,开展田间管理指导服务。今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320万亩,签订生产托管服务合同面积98万亩次。
 
在积极推进土地流转的同时,铁岭市高度重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铁岭市备案的服务组织300个,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多种类型。在土地托管服务工作中,铁岭市各地还积极引入托管服务平台,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充分利用土地确权成果,加强对服务过程数据分析,不仅使政府部门的监管更加有力,而且使服务组织的服务质量效率明显提升。利用平台服务,实施土地托管服务的人员在进行代耕代作时,只要打开手机APP,就可以记录农机作业路径、作业面积,并实时将作业画面上传到平台上。
 
5年来,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市县农业农村部门围绕水稻机插秧、免耕精量播种、玉米机收等关键环节,向农民推广了插秧机、免耕精量播种机、玉米收获机等各类机具,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市县农业部门还通过举办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综合利用、玉米机收、水稻机插秧等现场会,专门邀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参会观摩学习,让农民直观了解和感受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优越性,大大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有力地推动了铁岭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截至去年底,全市农机保有量达到9.84万台套,农机总动力达到248.76万千瓦,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90%,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在全省位于前列。





 
审核总编 傅强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