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市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成效显著
- 2021-08-26 作者:王双 林松 虞伟浏览:3040

(辽宁区域经济/王双 林松 虞伟)盘锦,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GDP工业占比50%左右。多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实施东北振兴战略,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老工业基地振兴、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2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地级市前列,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列全省首位。


行稳致远,锚定高质量发展大方向
思路决定出路。“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深受资源影响、体制性与机制性矛盾束缚的盘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始终坚持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中找寻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思路和答案,紧密结合盘锦实际,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到盘锦振兴发展各个方面。
盘锦市根据大企业多、但产业链条短的自身特点,通过以“链主企业”带动延链补链强链,找准了产业链优化升级的切入点;针对主导产业“单一”问题,坚持以创新驱动实现“无中生有”,加快发展新产业、新模式和新业态,抓住了盘锦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数字赋能升级的结合点;通过强化服务、提高效能,把牢了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面转型的着力点,并在不断破除束缚发展的思想障碍和体制弊端中,筑牢发展根基,厚植发展新优势,确保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盘锦市落地生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建宜居宜业城乡融合的现代生态文明城市。
稳产兴业,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
盘锦市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之本、传统产业作为发展之根、新兴产业作为发展之要,坚持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重点,统筹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三篇大文章,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如今,老油城里项目多、活力足,辽河储气库群等一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带动相关产业链项目实现了闭环运行、全链条联动,并形成国资、民资、外资三资并进的投资格局。盘锦市坚持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多年来,盘锦市坚持通过拉长产业链条,深度开发“原字号”,着力推动石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巨大潜力,加快“减油增化”步伐,深化节能减排,推动盘锦市石化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截至2020年,全市石化企业共有350家,石化及精细化工产业产值达到2095.5亿元,约占全省比重四分之一。
同时,盘锦坚持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升级“老字号”,做大粮食精深加工及中转规模,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转变,激发传统产业、龙头企业内生动力。坚持通过引育壮大数字经济、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字号”,释放新增长极发展活力。


提质增效,狠抓项目精细化管理
产业为先,项目为王。盘锦始终坚持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转化为具体项目,以“绣花”功夫抓实抓细项目建设工作,带动有效投资,促进高质量发展。
在项目建设方面,盘锦一以贯之、真抓实干,通过强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五个精准”工作模式。即,精准施策抓谋划,通过分链施策、盘活资源、激发活力、协同推进,形成强有力的生产配套或协作关系;精准服务抓推进,创新建立“链长+项目管家+店小二”项目服务机制,对市级85个、县区418个重点项目分别建立包保清单和“项目管家”,建立分地区、分行业调度的网格化管理模式,2020年,全市实施500万元投资以上项目510个,完成投资423.5亿元,全省第四;精准布局抓重点,坚持抓住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促进要素向优势产业汇集,以重大项目建设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020年,6个省“重强抓”重大推进项目有2个项目年内竣工投产,其余4个项目加快建设;精准招商抓储备,围绕国内国外经济发达地区和技术领先领域,针对我市产业链中缺失和关键环节,精准实施“延链补链”招商,达到引进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的目的,2020年签约注册项目101个;精准盘活抓提质,全面部署“五清理”工作,对全市停工停建、进展缓慢、批而未建的项目进行全面摸底,并针对闲置项目和问题项目,制定“一项一策”,多角度盘活,促进项目全周期生长、全产业链发展,持续增强盘锦经济发展后劲和实力,2020年盘活闲置项目15个。
雷61储气库已竣工投产。
建设辽河储气库群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的具体实践。作为国家油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辽河储气库群建设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建成后将成为东北天然气地下储备中心,承担东北与京津冀地区天然气保供及调峰任务。盘锦油地双方携手共建、融合发展,建立高频高效的对接机制,以“绿色通道”“一项一策”等方式,促进项目快速推进,目前,雷61储气库已竣工投产,双台子储气库1800万方采气装置主体工程完工,其他工程正在加快推进,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同时,走出了一条“老中生新”、可持续发展的振兴之路。
开放协同,提升内外开放能级
盘锦市把解决“小市如何保持较高经济增长速度”作为振兴发展第一命题,确立“区域协同、产业同城”发展战略,坚持利用外部资源和社会资本发展壮大城市能力能级,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和国内国外互动发展,让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协调联动、均衡发力。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开阔了盘锦人的视野,更为城市发展占得先机。多年来,盘锦市持续深化与周边城市的区域协作,在更大范围深化与无锡的对口合作,落实辽吉、辽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不断提升协调发展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辽西北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了盘锦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城市能级的步伐。
如今,阜新盘锦两市共同推进阜盘铁路和阜盘客专建设,与锦州共同研究推进中盘线升级改造、港口错位发展、辽西北供水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了盘锦破解发展瓶颈、提升城市能级的步伐,同时也为国内中小城市协同合作发展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
创新联动,激发自身内生动力
在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过程中,盘锦市始终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一起抓,持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园区一体化联动发展,打造高水平载体平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内生动力。
2020年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8家,增速12.06%,培育雏鹰企业28家,瞪羚企业6家,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3%,位居全省第二,连续5年在全省科技系统考核中位列优秀。
统筹辽东湾新区产业链延伸和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链升级,科学布局、精心培育重点园区,推动形成港产城校联动机制。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一区两园”模式,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7家,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43家,2020年实施高新技术项目12个,园区平台的创新能力、产业承载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坐落在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中蓝电子,从最初只有十几个人、七八张桌子的小微企业,迅速发展为技术链顶端的领军企业,靠的就是科技兴企。目前,中蓝电子晋级全球VCM马达最具竞争力企业前10强,国际市场份额9%左右,国内排名第一。
盘锦市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培育创新主体、打造高端创新平台、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优化创新创业环境,使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创新载体不断丰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引领和支撑作用显著提升。


编后语:
盘锦在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中,不唱“工业一柱擎天,结构单一”的“二人转”,而是打改革牌、创新牌,重塑“肌体”,再造“魂魄”,实现“老”中生“新”,逐步由内陆资源型到沿海开放型的转变,由单一产业支撑到多点多元支撑的跨越,由“城乡”“油地”二元到城乡融合发展。展望“十四五”,盘锦将继续砥砺前行,再接再厉、真抓实干,开拓“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奋力建设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先行区。
审核总编 傅强
- 上一篇:锦州市政府召开会议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 下一篇:本溪举行首届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