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乡村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
- 2023-01-02 作者:邓轶夫浏览:3427

(辽宁区域经济/邓轶夫)近年来,法库县四家子蒙古族乡公主陵村在中央、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下,积极探索新常态下乡村全面振兴、产业结构升级的创新发展之路,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生态宜居、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美丽休闲乡村,干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乡村治理新成果。
公主陵村位于法库县城西15公里处的沈阳第一高峰—巴尔虎山东麓,区域面积1.3万亩,总户数578户,人口2048人,其中,蒙古族人口1761人,占人口总数的86%,2021年人均收入23600元。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有粮食生产、榛子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旅游产业刚刚兴起。2017年年初,公主陵村被国家民委列为全国第二批“特色村寨”,2019年6月,该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20年,该村被自然资源部授予“森林乡村”称号,2022年11月,该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公主陵村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本着总体规划科学,推进计划明确,实施步骤清晰,目标任务具体的原则下,充分结合本村发展现状,因地制宜扎实推进全村的整体发展。
改善村容村貌,百姓生活再上新台阶
产业优势鲜明。公主陵村始终将产业发展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主攻点,不断推进产业的规模化、特色化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榛子产业,成立了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带动55家农户种植,总面积约5600亩,年产量稳定在13万斤左右,销售额280万以上,纯收入约200万元。二是全力发展巴尔虎山旅游资源,重点挖掘满、蒙文化底蕴,带动全村村民人人参与旅游发展,以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寨、蒙古族文化传统村落、美丽森林乡村为重要抓手,积极争取、整合各类项目资金,用于巴尔虎山特色旅游资源的基础设施和配套工程建设。
基础设施完善。公主陵村紧紧抓住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持续完善村内基础设施。一是硬化了全村的道路。发展通村公路硬化路面及村内次干道硬化路面22.5公里。二是新建路灯120盏,实现了乡村亮化建设,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三是做好饮用水工程建设。通过自筹资金和上级补助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水池及管道的更换工作,彻底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四是完成拉马河流域治理工程(公主陵段),治理河道长度9.3公里,目前工程已接近尾声。五是推动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对原有传统旱厕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已完成厕改467户。六是改善村民人居环境。村配备了垃圾清运三轮车及专职保洁员,做到垃圾日产日清,集中投放,整体转运。
乡风民俗良好。公主陵村坚持以“两邻理念”为指引,以“睦邻”文化为核心,着力探索党建引领、多元治理新格局,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网格引导帮带作用,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三美”创建。一是树立标杆做示范。持续开展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让身边人讲好身边事、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激发村民崇德向善的主动性,提高文明素养。二是村规民约齐遵守。通过支部引导,群众参与的方式制订出群众普遍认可的村规民约,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宣传教育,形成了全体村民共同遵守的良好风尚。三是村“两委”积极开展美丽宜居村建设工作,编制了《公主陵村美丽宜居村发展建设五年规划》,紧紧把握美丽宜居村建设的有利契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提高建设水平,改善村容村貌,百姓生活再上新台阶。
品牌效应明显。公主陵村以地缘、历史古迹优势,编制了《法库县巴尔虎山景区总体规划》、《公主陵村“农文旅康养”专业村发展规划》、《公主陵村史》、《巴尔虎山风景区宣传册》等材料,着力打造成休闲体验、度假观光、摄影采风的旅游特色村。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注册了“僧王榛”、“八虎山”榛子商标,形成了公主陵村特色榛子品牌,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巴尔虎山登山节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使巴尔虎山和公主陵村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对游客的吸引力持续扩大使其成为展现地域文化旅游成果的靓丽名片。
产业的发展铺就致富之路
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得到显著提升。“厕所改造了,道路绿化了,我们生活环境更好了,感谢政府。”谈及环境整治成果,公主陵村村民徐国涛说道。近年,公主陵村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屯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切实从源头上减少了垃圾乱丢乱扔、柴草乱堆乱积、农机乱停乱放、污水乱泼乱倒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现象和不文明行为,极大地促进村民改变生活陋习,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的短板。
特色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产业的发展铺就了公主陵村的致富之路,有力推进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今年32岁的张贺龙是公主陵村村民,几年前,在村党支部的数次鼓励下,加上见到家乡建设得如火如荼,他毅然返乡创办了公主陵村胜利种植家庭农场及野山坊榛子加工厂,带动35户村民种植平欧大榛子及山榛子,种植面积达2500亩。同时采取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的方式,年销售额近百万元,年人均增收3000余元。
文明新风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通过评选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活动,表彰先进人物,挖掘村民们身边的感人事迹,使好的事迹、好的精神在全村传递开来,“两邻”理念深入人心,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和社会氛围,传播了文明新风尚,不仅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尚,更让邻里和谐崇德向善的风气蔚然成风。
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公主陵村将围绕“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要求,加快“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引进专业队伍进行整体规划,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二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乡村建设“1+8+3”行动,实施城乡一体化水电路气讯污建设项目。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推进“舒心就业、幸福教育、健康沈阳、品质养老、平安沈阳”五大民生品牌走进公主陵村,全面提升农村功能、服务、文化、生态品质。四是改善人居环境,深化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到2025年,全村60%以上庭院建成美丽庭院,全面建成美丽乡村,美丽田园形成标志性成果。
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一是完善巴尔虎山景区基础设施。争取国家、省、市文旅、民委、市政等部门的资金支持,推动巴尔虎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重修公主陵至陶瓷专线、公主陵至巴尔虎山路。加大力度改造提升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力争新建游客接待中心1000平方米,新规划停车位500个,新修风景区自然景观路二条。二是推动蒙古族特色文旅设施和商品开发。按照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加强蒙古族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和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和产品研发,扶持培育乡村旅游商品企业。在恢复公主陵村重要历史遗迹、收集重要历史文物的基础上,建设蒙古族文化博物馆。同时,加大文旅产品的开发力度,促进乡村旅游商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推动民宿、“农家乐”建设,延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
持续推动产业发展。一是发展壮大榛子产业,按照“扩规、提质、增效”的思路,在高标准建园、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上走在前列,大力培育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组织形式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推动公主陵村榛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榛子栽植总面积达到8000亩,标准示范园面积达到4000亩,产值达到500万元。二是做强玉米、高粱等传统主导产业,邀请农业技术员对接指导,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等新型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发展产业促进村民就业、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坚持党组织引领。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战略贯穿到村“两委”工作方方面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等工作,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加快公主陵村发展的强大动力。依托公主陵村区域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切实增强村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积极引导懂政策、有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青年向党组织靠拢并成为党组织建设的骨干力量。组织党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并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行家里手,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 杨芳
- 上一篇:喀左县六官营子镇勠力构建经济强镇
- 下一篇:有一群人正在温暖着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