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区域经济中心>农村农业> 正文

“稻田养蛙”——辽中区乡村产业振兴有妙招

  •   
  • 2021-06-26 作者:宋丽丽浏览:3292
微信图片_20210626091350
 
(辽宁区域经济/宋丽丽)6月25日,记者在辽中区老大房镇丁家村看到,被放飞的一群和平鸽和红色的气球在空中欢快飞舞,一袋袋一桶桶的小青蛙被放入稻田,立刻绿油油的稻田里热闹了起来,“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图景生动呈现。

微信图片_20210626091355
 
当日,辽中区老大房镇党委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促乡村产业振兴”暨老大房镇第三届稻田放蛙仪式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活动现场气氛火热,伴着歌手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文艺汇演中将活动推进高潮,清脆的蛙叫声掺杂着人们的叫好声,在这热情的夏季里,映在眼里的是村民们溢于言表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今年我已经种蛙田米3个年头了,平均一亩地产1000斤水稻,市场价能卖到12万元左右,纯利润在7万多元,比以前种田多挣近一倍呢!主要这水稻是绿色、健康、无公害的,而且口感也香甜,希望更多的人能吃到我们村种的蛙田米。”村民姜庭若告诉记者。
据了解,稻田养蛙,采用“一田两用,一地双收”的稻蛙兼作方式,编织一条“稻与蛙”完美的生态链,稻田给青蛙提供了食物,避免了水稻打除虫药。青蛙的排泄物又起到了肥田的作用,符合生态农业,绿色种植,科技特色的发展目标。即保护了生态环境,又提升了稻米的质量,打造了优质绿色、信誉度高、消费者认可的大米品牌。

微信图片_20210626091359
 
据老大房镇镇长赵祯介绍,此次活动既是老大房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次成果展示,又是推动镇域产业发展,打造镇域特色品牌,宣传丁家蛙田米的一次产业推介会。2019年丁家村建立了稻田养蛙试验基地60亩,2020年规模扩大到500亩,2021年将乘势而上,将稻田养蛙面积力争扩展到2000亩,投放青蛙60万只。未来将逐步把丁家村打造成生态环境稳定的生态区,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审核总编 傅强

本网站资讯信息来源于原创稿件以及全省各地政府部门、公检法部门和各地媒体宣传部门所提供。针对所有稿件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我们也会标注新闻内容原始出处。如对网站内容有任何异议,敬请联系我们。fuqiang1963@163.com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