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动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2022-05-11 作者:汪洋 柳向山浏览:3309

(辽宁区域经济/汪洋 柳向山)近年来,建平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多年以来,按照上级有关要求,建平县积极推进林长制建设,全面推动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生态建平、美丽建平、宜居建平建设构筑起绿色屏障。
建平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是个“六山一水三分田”丘陵山区县。全县总土地面积730.4万亩,其中林地面积395万亩,草地面积114万亩。有林地面积340万亩,森林覆盖率45.98%(含特规灌木林),森林立木总蓄积744万立方米;现有林地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15.6万亩,占59.2%;商品经济林148.4万亩,占40.8%。全县辖29个涉林乡镇场街、4个国有林场、2个自然保护区。
按照《关于印发辽宁省开展林长制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辽林草字〔2020〕17号)精神,辽宁省政府把朝阳市确定为林长制试点城市。一年多来,建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紧紧抓住有力契机,以实施“林长制”为抓手,以实现“林长制”为目标,统筹“六个坚持”、构建“六大体系”,加强林草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努力推动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位推动,建立林长制组织体系
建平县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林长制办公室,各乡镇场街、村也成立相应组织。县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形成了推动林长制建设的强大合力。初步构建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三级林长制体系。2020年11月27日,建平县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建委办〔2020〕27号),并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林长制建设工作。各乡镇场街、各成员部门按照实施方案要求,分解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
坚持科学谋划,完善林长制制度体系
县委、县政府强化顶层设计,确定“三步走”战略,即2020年6月至年底学习借鉴启动工作,2021年底完成试点并开展工作,2022年全面铺开,进入常态化管理阶段。目前,建平县三级林长主体责任已强化,责任部门的责任区域和工作职责已明确,《林长制工作考评办法》、《林长制工作评分细则》及《林长制工作自评表》已经制定完成。同时,研究制定了《林长制办公室职责》、《县级林长制工作督查制度》、《县级林长制工作信息通报制度》、《县级林长制会议制度》及“县级林长名单和责任区域”。目前,职责分工与各项制度已经制定并实施。乡级层面也都召开了专题会议,印发了实施方案,同时成立了乡级林长制办公室,各项制度及责任划分已经明确,为深入推进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坚持源头治理,明晰林长制责任体系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压实“一长两员”(村级林长,监管员、护林员)责任。林长制智慧信息平台围绕林长制责任区划 “一张图”,将全县森林按乡镇场街、村进行统一编号,通过软件,矢量化划定、落实一山、一林“林长制”工作责任区域。按“网格化”模式,实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网、全覆盖,实现县、乡、村三级林长上下联动,分级管理,形成各级林长跨区域、跨层级的高效协作网络;实现森林资源监管实时化,为三级林长和林业主管部门提供实时、高效的数据服务,从而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打造林草业各领域、各环节、各层级智能协同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全面提升林草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推动实现林草业管理现代化。目前,建平县林长制智慧信息平台设备已投入使用。通过“网格化”管理,对全县664名护林员、36名监管员实行定人、定岗、定区、定责,初步形成全覆盖、网格化的森林资源监管格局。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林长制监管体系
为实现林长制管理智能化、信息化,建平县初步建成辐射县、乡、村的“林长制智慧管理平台”,借助大数据、云服务、林长通过手机APP等先进手段,获取护林员巡林管护、事件上报、网格管理等实时信息,监督指挥和实时调度森林防火、森林执法、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情况。目前全县各乡镇场街林长制工作已基本开始运行,林草资源管理水平得以有效加强。同时,通过设立公示牌,将责任区域、资源清单,还包括监督电话和联系方式等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坚持资金投入,构建林长制宣传体系
建平县结合实际,将林长制建设工作纳入财政预算,为林长制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县财政投入130万元,为全县29个乡镇场街和重点林区制作安装公示牌32块;村级公示牌347块,制度牌1451块,组建县级智慧信息平台1处;各乡镇场街也分别加大投入力度,购置物资用于林长制建设。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公众号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林长制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关心、支持、参与林长制工作的良好氛围。
坚持督导检查,形成林长制考核体系
围绕林长制建设,建平县建立了工作督查制度,制定了考核办法,将林长制建设工作纳入县对乡镇岗位责任制考核。县林长制办公室对各乡镇场街林长制推进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定期对各乡镇场街林长制建设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工作突出、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影响试点成效的,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县乡两级总林长按照考核办法要求,对下一级林长进行绩效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且将评价结果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综合考评的重要依据。
深化林场改革,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近年来,建平县充分发挥生态建设主力军作用,全面实施县委提出的生态立县战略,按照林草资源“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总体要求,聚焦“五绿目标”,实施“五大行动”,有力推动了林草工作实现长足发展。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坚持规划引领、科学造林,积极开展造林绿化,建平县生态质量明显改观。2021年,全县完成造林绿化4万亩,完成封山育林6.4万亩,建设扶贫果园7个;完成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面积2104.7亩;完成草原生态修复面积9.91万亩。
建平县积极构建“三防”屏障,全力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一是加强森林草原防火,努力提高防火预警能力,连续三年全县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火灾毁林面积控制在有林面积的0.9‰以内。二是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3‰以内,美国白蛾、松材线虫病等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率为零。三是加强草原鼠害虫害防治,2021年,完成鼠害防治10万亩、虫害防治8万亩。
开展“绿盾行动”、“森林执法百日行动”等专项执法,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草地、破坏森林草原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2021年,共查处各类涉林行政案件185起,缴纳罚款216.7万元;办理中央环保督察涉林案件14件,目前,所有案件已经整改完毕,具备销号条件。不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全县4个国有林场全部改制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配套改革不断深化;森林保险规范有序,2021年投保面积236.56万亩,保费总额354.84万元。
建平县积极落实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努力推动林业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建平县结合工程造林,共营造文冠果、大果沙棘、山杏等干鲜果经济林2500亩。他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以种植烤烟、甜菜、西香瓜、豆类等为主的林下矮棵作物总面积2000亩,全年林草产值达到18亿元。他们按照管发展、管行业、管生产经营、管自然资源资产必须管环保的“一岗双责”要求,将各相关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度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增加生态环保工作分值权重。全县各部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全力维护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生态环境。以扎实有力的措施做到不松劲、不懈怠,同时推动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责任编辑 杨芳
- 上一篇:二棚甸子派出所开展林下参种植户防盗培训会
- 下一篇:齐心协力搞好社区建设